基坑监测点设置要求
基坑监测测点的埋设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均匀分布 :监测点应沿基坑四周均匀分布,通常每10米左右设置一个,深度方向每层土至少设置3个监测点。
2. 关键位置 :监测点应设置在地质条件复杂或土质较差的位置,以及支护结构接缝、变形较大的部位。
3. 稳固位置 :监测点应选择在稳固、易于观测的位置,并避免设置在地下管线、建筑物等障碍物附近。
4. 水位监测点 :
基坑内水位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央和降水井中间部位。
基坑外水位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置,间距宜为20~50米。
5. 回灌井点 :回灌井点观测井应设置在回灌井点与被保护对象之间。
6. 建筑监测点 :
建筑四角、沿外墙每10~15米或每隔2~3根柱基上,每侧不少于3个监测点。
不同地基或基础、结构分界处、变形缝、抗震缝两侧、新旧建筑交接处、高耸构筑物基础轴线对称部位都应设置监测点。
7. 监测点布置标准 :
结合基坑工程监测等级、设计参数和施工参数合理部署。
监测点部署应反映围护结构受力与变形趋势,关键区域加密监测点。
8. 监测点间距 :满足规范要求,并考虑设计及相关单位合理要求。
9. 监测项目 :不同监测项目标监测点宜部署在同一断面上,便于数据比对。
10. 维护要求 :对基坑监测点进行定期维护,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1. 安全监测 :当监测结果达到报警值后,应启动应急预案,查明原因后恢复施工。
12. 监测仪器精度 :各监测点采用的检测仪器精度和分辨率应能反映检测对象的实际情况。
以上要求综合了地质、施工和环境等因素,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请根据具体工程情况和监测需求调整监测点布置方案
其他小伙伴的相似问题:
基坑监测点如何选择合适的监测仪器?
基坑监测点布设有哪些常见错误?
如何根据基坑工程监测等级调整监测点?